关闭
彝良发界街道:竹编技艺促就业 乡村振兴添动力
2024-11-21 09:36:33

一丝一竹承千年风韵,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零距离”感受非遗、触摸非遗,彝良县发界街道在团结社区开展“遇见非遗·‘竹’够有趣”竹编活动。来自发界安置区的竹编能手们眼神专注,一根根青竹经过他们的巧手加工,不仅编织出搬迁群众的幸福生活,还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QQ图片20241121092545.jpg

走进发界街道团结社区,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的老艺人们正忙着编织背篼、篮子、扇子等竹编产品,他们手拿竹篾,平节、破竹、划篾、编织……大小不一的竹条在他们手上经过穿、扎、绕、锁等多个技法用心编织后,一个个精巧的竹篮、背篓、簸箕等精巧实用的“竹制品”便做好了。来自扬帆社区的居民周少荣便是他们其中的一员,虽然身患残疾,却有一手竹编的好手艺。

QQ图片20241121092534.jpg

周少荣告诉记者:“我今年71了,打工也打不到,社区又出材料,每天都有一点收入,社区帮我们卖了钱是拿给我们的,就很感谢(他们)。

QQ图片20241121092548.jpg

据了解,编制好的各类成品,工作人员通过现场订购和“朋友圈”下订单预订等方式出售,进一步推动竹编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的同时,为留守在家的人员提供增收渠道,助力搬迁劳动力居家灵活就业。

QQ图片20241121092552.jpg

此次竹编产品展示活动,是发界街道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之一,不仅传承了古老的竹编技艺,更为搬迁群众提供新的就业途径和增收渠道,同时,也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搬迁群众更好地融入新的生活环境。

QQ图片20241121092540.jpg

接下来,发界街道将持续开展此类活动,进一步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拓展竹编产品的销售渠道,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让搬迁群众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记者:张  琳 马  旋

编辑:周征宇

审核:王堂新

彝良县融媒体中心

来源:彝良县融媒体中心

0

直播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