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彝良县借力东西部协作沪滇帮扶机制、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区域性医疗联合体建设“三驾马车”,着力提升全县医疗水平,全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医院”,打通群众就医难“最后一公里”。
2024年8月10日到12日,由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对口协作帮扶彝良医生、彝良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执行主任唐纳主刀的前三例县级医院国产磁波刀无创消融手术在彝良完成。
“这三位患者都于次日安全出院,没有任何并发症,据我随访,三位患者都在手术后的第三天正常上班。目前,我们正在筹备第二批的手术治疗。”唐纳告诉记者。
唐纳是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今年年初由东西部对口协作帮扶来到彝良,通过半年的筹备调研和培训指导,他牵头组建了手术团队,添置了设备,实现了国产磁波刀技术首次落户县级医院并成功施行无创消融手术,使彝良在这一领域的医疗技术一下子比肩国内一线城市。
来自上海市的医疗专家教授在彝良开展帮扶工作,通过担任领导职务、专家坐诊、开展手术、下乡义诊等直接帮助患者,还通过培训指导、示范治疗等方式,从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对彝良全域医疗机构进行帮扶提升。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两批次11名专家来到彝良县人民医院帮扶,覆盖了9个科室。我们通过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加大宣传、更新医疗设备等措施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同时,通过启明星、雏鹰、青年干部启航训练营等三个人才培养项目,完成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过程,打造特色高质量人才梯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彝良县人民医院院长方侃介绍。
从2017年开始的医共体建设,到2022年沪滇帮扶和中组部“组团式”医疗帮扶派遣专家到彝良开展帮扶,再到今年启动的医疗联合体建设,彝良县借力医疗体制改革“三驾马车”,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县域外医院组建了医疗联合体,以彝良县人民医院为龙头、县域内县乡村三级公立医疗机构共同组建紧密型医共体,通过外帮内助、上下协作,全县医疗技术水平和学术水平都得到大幅提升。
“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医疗改革作为头等民生实事来抓,按照‘对内整合各类医疗资源、对外引进优质医疗资源'的工作思路,抢抓‘组团式'帮扶和‘省管县用'医疗帮扶机遇,制定了《彝良县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彝良县副县长黄天桥介绍,彝良县扎实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医联体建设,医共体总医院已搬迁运营,建成全省首个县域慢病管理中心,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08项,建成15个专科联盟、12个特色专科,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签署医联体合作协议,县域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投稿邮箱|ztylwxb@163.com
彝良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在福 石啟勇
编辑:赵 浚
审核:王堂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