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雨季的来临,云南又进入一年一度吃野生菌的好时节。这个季节,野生菌早已作为餐桌上的主要食材之一,融入在云南人的日常生活中。野生菌虽然美味却也“暗藏杀机”,加工食用野生菌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来听听云南省疾控中心专家的建议吧。
远离毒菌的“两个金标准”
第一金标准:
头上戴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脚上穿鞋(菌托)的菌子多有毒,尽量不要吃!
第二金标准:
自己不熟知的菌子不要吃!
只吃熟知的食用菌!
加工食用野生菌注意“7牢记”
头上戴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脚上穿鞋(菌托)的菌子多有毒,尽量不吃!
不易识别的菌子不要吃!
亚稀褶红菇,俗称“火炭菌",是我省中毒最严重的毒菌品种,历年来已造成多人中毒、多人死亡事件,而外形极为相似的密褶红菇、稀褶红菇却是食用菌,一般人很难区分,需要专业人员结合显微镜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手段才能进行准确鉴别,建议这类菌子最好不要食用。
![]() | ![]() |
![]() | ![]() |
03
最好不要吃杂菌!
杂菌不易识别,如果同时误食几种毒菌,对身体的危害程度会更大,医疗救治也更困难。
04
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民间方法”去分辨菌子是否有毒!
以色彩、有无汁或断面是否变色、是否生蛆或生虫来判断菌子是否有毒的说法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05
一定要煮熟炒透!
我们云南人最爱吃的见手青等牛肝菌未煮熟炒透会中毒,可能出现“小人国"幻觉。
吃菌子最好不饮酒!
酒精可以促进毒素的吸收,也可能与毒素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毒素,从而加重中毒症状,因而吃菌时最好别饮酒。
吃菌子中毒必须立即就医!
凡是在吃过菌子后,有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或其他不适者,都应立即就医。同餐进食者不论症状轻重,均应立刻到附近的医院进行观察诊治。
资料来源:云南省疾控中心公众号
内容审核:彝良县疫控中心孙才
编辑:陈俊鹏
审核:迟学斌
彝良县融媒体中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