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力气大,搬运活儿不在话下。”“修剪树枝我最拿手。”近日,在彝良县发界街道组织的大龄劳动力输出现场,当地群众纷纷自荐,热情高涨。在发界街道与人社部门的精心协调下,彝良高山景观设计绿化苗木有限责任公司为易地搬迁群众提供了32个就业岗位,圆了他们的“上班梦”。
发界安置区作为昭通市规模超万人的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共承接来自县内各乡镇(街道)的2.5万余名搬迁群众。走进安置区,整洁的楼房、宽阔的道路和完善的设施,无不彰显着新家园的温馨与美好。然而,对于大龄劳动力而言,受年龄、技能和文化程度等限制,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往往处于劣势,找工作难成为他们心头的一大困扰。
为破解大龄劳动力就业难题,发界街道积极与县人社部门及辖区企业沟通合作,精准施策,在劳务输出和就近就业上双向发力,有效促进大龄劳动力就业。异地搬迁群众李大刚已是第二次参加街道组织的劳动力输出,他虽然年近六旬,但干劲十足。“我身体硬朗,技术也越来越熟练。上一次去小草坝种植天麻,我赚了7000多块钱。今天我又参加了高山绿化公司的招聘,种植绿化都在县城附近,离家近还供吃住,只要勤快点、肯吃苦、能坚持,肯定能挣到钱。”李大刚满怀信心地说。
对于搬迁群众来说,这份家门口的工作意义非凡。它不仅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让大家能够更好地支撑家庭生活开支,更让他们在工作中找到了归属感和成就感。来自两河镇田黄村的搬迁群众张新忠感慨:“以前总是担心找不到工作,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家人,心里特别踏实。”
据悉,今年彝良高山景观设计绿化苗木有限责任公司将累计为搬迁群众提供128个就业岗位,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梦想。
“社区针对50岁以上大龄劳动力外出务工受年龄限制及照顾家庭的实情,主动对接就近用工企业,为大龄劳动力就近就业提供便利。虽然收入可能比外地务工少些,但胜在稳定且方便。”发界街道团结社区党委书记冯莉介绍。
近年来,发界街道以促进群众增收为核心,精准识别群众就业意愿和企业用工需求,通过组织社区干部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并建立详细的劳动力数据库,匹配适合的就业岗位、优化就业服务,助力搬迁群众稳岗就业增收。
投稿邮箱|ztylwxb@163.com
彝良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琳
通讯员 冯莉 颜正委
编辑:赵 浚
审核:王堂新
0